雙柏彝族虎文化
2022年,是中國的虎年,虎年自然要說虎?;⑹侵袊鴤鹘y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。長期以來,它一直被當作是力量的象征,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。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,虎是一種威風凜凜的圖騰,也是勢運昌盛的象征??v觀中國的虎文化,其精髓與核心就是一種不屈不撓、勇往直前的生命力。今天,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彝族同胞的虎文化。
跳虎笙中的老虎收割演出
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像“王”字。事實上,漢字中的“王”字也是由此而來。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。在中國人心里,老虎行動迅猛、威力無比,是鎮宅、驅邪的保護神,是中華大地上的吉祥物,它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。
孩子腰鼓隊
雙柏,位于滇中腹地,地處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,自然風光秀美,文化底蘊濃厚,民族風情絢麗,被稱為“哀牢秘境”。這里,至今還保留著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習俗,并完整地傳承著神秘古老的“三笙”文化。
在雙柏,“笙”是舞蹈的意思,“三笙”是指享譽海內外的“老虎笙”“大鑼笙”和“小豹子笙”,系古樸、神奇、原生態的彝族傳統舞蹈,被中外學者稱為彝族古儺儀的“珍存”和中國彝族虎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每逢重大節日,勤勞樸實的彝族人民都會用“跳笙”來慶祝。
彝族小姑娘
三笙之首是“老虎笙”。老虎笙流傳于雙柏法脿鎮小麥地沖等地,這里的彝族同胞每年都要過“虎節”,跳“老虎笙”。傳統的老虎笙由接虎神、跳虎舞、驅鬼掃邪和送虎四部分組成,其舞蹈形式包含表現老虎生活習性的12套虎舞和表現生產勞動的一系列舞蹈動作。
跳老虎笙時,成年男子用披氈化裝成老虎的樣子,手腳繪以虎紋,伴隨著老虎安笙調、撒秧調、穿花調等彝族調子,在“老虎”頭領的帶領下,表演“老虎耙田”“老虎播種”“老虎栽秧”“老虎收割”等系列舞蹈動作。老虎笙既是祭祀性舞蹈,又具有濃郁的自娛自樂色彩,動作古樸奔放,這種源于民間生活的原始舞蹈,真實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熱情、豪放、勤勞的性格特點。
吹吹打打迎新人
大鑼笙流傳于雙柏縣法脿鎮的者柯哨、李方村等彝族羅婺支系聚集地,是羅婺人的一種祭祀舞蹈。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期間,當地彝族人便會跳這種古老、神奇的舞蹈。
小豹子笙流傳于雙柏大麥地,在每年六月二十四和七月十五的時候跳。隊伍由十幾名9至12歲的男孩組成,舞者身上畫上日月星辰等圖案及豹子花紋,手持棍棒。完整的小豹子笙一共有72套動作,包括跺腳、飛腳、轉腳、甩腳,踏步、顛步,揮棍、翻棍、搖棍等一系列活潑有趣的舞蹈動作。此外,“小豹子們”也會到莊稼地里,模仿人類勞動生產場景,表演各種勞耕動作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
彝族小姑娘
小豹子笙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驅鬼除疫,祈求神靈保佑百姓平安吉祥。在一陣急促的鑼鼓聲中,只聽“領頭豹”一聲吼,“小豹子們”就揮舞棍棒沖入早已打開門窗的一戶戶人家,大呼小叫,敲敲打打,樓上樓下攆鬼驅邪,謂之“驅鬼逐疫”。小豹子笙要挨家挨戶去跳,以祈求全村家家戶戶萬事如意,平安幸福。
彝族同胞善于用歌舞的方式追溯自己的民族之源,雙柏彝族的“三笙”舞蹈,體現了彝族先民最原始樸素的審美觀,他們把本民族的民風民俗、生產生活融入到舞蹈中,并在不斷創新中得到全新的演繹。
虎文化節上的賽馬
借助今年正月如期舉辦的“中國雙柏彝族虎文化節”,我有機會走進這神秘的彝族虎文化故鄉,充分感受了一把虎文化節的熱鬧氛圍。
“中國·雙柏2021彝族虎文化節”云上找虎、云上看虎、云上旅游系列活動之一——云上看虎“老虎笙”展演在云南楚雄雙柏縣李方村舉行。
雙柏彝族民族村
正當哀牢山里的馬櫻花開得火紅時,雙柏縣的彝族群眾都要歡度一個奇特的節日——虎神節。這一天,全村的成年男子選出八人,于廣場中跳起原始的舞蹈,這些舞蹈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耕田種地、薅秧打谷、上山狩獵的動作。
彝族群眾每年農歷歲首過虎節,從正月初八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,節日由祭虎、請虎、畫虎、跳虎、送虎等部分組成。彝族群眾跳的老虎笙由老虎踮腳跟、老虎用腳尖跑步、老虎開門、老虎擺尾等12套虎舞和老虎背糞、老虎犁田、老虎撒種、老虎插秧、老虎割谷等一系列反映生產勞動的舞蹈組成。
老虎笙雖然是源于民間的原始舞蹈,但它反映了彝族先民的崇虎觀,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發展觀和彝族人豪放、勤勞的性格。它不僅承載著彝族的重大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,也是人與人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象征和標志,更是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平臺。
叢林中的華南虎
老虎笙在當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。2008年,“雙柏彝族老虎笙”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2009年雙柏縣和法脿鎮被文化部命名為“中國彝族虎文化之鄉”和“彝族老虎笙之鄉”。
據悉,自2007年以來,每年農歷正月初八至十五期間,雙柏縣都會舉辦一年一屆的“中國·雙柏彝族虎文化節”。節日期間,除獨具民族特色的祭虎大典、“三笙”表演外,還有彝族風情篝火晚會、査姆詩會、特色小吃大賽、土特產交易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,八方賓客紛至沓來,共同領略“虎鄉”雙柏獨特的彝族文化魅力。
受疫情影響,今年的雙柏彝族虎文化節以“云上開幕、線上參與”的方式,利用動漫、視頻、VR等新技術,以“云端虎文化”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。此次雙柏虎文化節,以“兩微一抖一直播”的推廣手段,用線上專題、系列表情包、二次元短視頻宣傳等形式,全方位提升游客和市民的參與度、積極性,讓大家可以在同一時間、不同空間、不同平臺、不同維度,感受不同于以往的雙柏彝族虎文化節。
2001年,正是互聯網興起的年代,彝-人-網團隊便確立了構建彝族文化數據庫的宏遠目標,初心不改,堅持走下去。原載:《中國周刊》2022年2期;圖文來源:參考網。
/ Recommendation
/ Reading list
- 1 石屏彝族祭大龍
- 2 彝族土主崇拜中心何在
- 3 彝族畢摩及畢摩文化
- 4 彝族“祭祖大典”――“耐姆”祭祀...
- 5 彌勒彝族阿細祭火儀式
- 6 “招亡”與“祭羊”
- 7 福長村的“大王操兵節”
- 8 黑虎之靈――彝族的虎圖騰
- 9 六盤水彝人祭山神 祈求風調雨順
- 10 畢摩送祖靈的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