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內搜索

          遠古祭祀儀式真實再現,彝族阿哲人的狂歡——“祭龍”

          攝影作者:林添福  更新時間:2023-05-22  原出處:新浪微博-秘境PHOTO 點贊+(

          林添福:臺灣著名攝影家,策展人,海岸兩岸民間攝影藝術交流的推動者。重要作品專題與著作:《半個世紀的愛》《獨龍族的冬天》《馬幫》《祭龍》《煉石》《老臺北的信徒》《地角天涯》《專題攝影》《春雨水鄉》《藏族肖像》《人像攝影》《彩色攝影入門》《臺灣百景》《這樣與那樣的婚姻》等。

          林添福第一次到祭龍村是在2004年,當時的他并沒有意識到,這次拍攝會成為一個固定的行程和他長期關注的專題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林添福:“在這里,我可以很自然地和村民融合在一起。這是一個真正可以說是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”的地方,祭龍已經變成了我自己的節日,現在去到那里,拍照反而變得不是第一重要,更多的是去看望老朋友?!?/strong>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隨著拍攝的時間愈長,“祭龍”漸漸成為林添福重要的專題。從最開始的記錄儀式活動,到后來拍攝更多與村民相關的影像,他開始思考更多?!凹例埑藘x式外,背后還有更深沉的人與活動之間的關系,我想通過長期的記錄來做一個更有自己想法的影像作品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祭龍村寨位于云南省彌勒縣南部山區,世代為彝族阿哲人居住的地方。由于他的偏僻,竟保存下許多古老神秘的傳統和樸素淳厚的民風。 上山祭祀的時候,這些手持武器,臉上畫著文身的“原始人”囂叫著開路,還手持棍、叉、弓箭,擔著一頭大活豬,帶著各種炊飯用具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當春陽暖暖升起,村里的青壯年幾乎全裸了身體,腰系樹葉衣服或棕裙,相互文身畫臉,多在身上繪有蝎子、蜈蚣、虎、野豬、狗等圖案。他們認為只有裝扮成這樣,才能得到龍神的青睞,得到祖先的認可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到了山下,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巫師和選出的龍頭要脫了身上的衣服沐浴凈身,到龍樹下念經供奉酒菜,刨出代表龍的鵝卵石,眾人歡呼:“龍來了?!比缓笥妹拙茷辇埾丛?,用松針覆蓋住龍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之后,還有過火門、將龍石放回龍洞,用松針蓋龍宮、殺豬等祭祀環節。殺豬時用一只木制的象征勞動的小釘耙、一只象征收獲糧食的小刮器抹了豬血,三樣東西用蘆葦桿捆在龍樹上,再插一根血染過的青松柏,作為防止山火、保護森林的圖騰物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龍的附近還有一些小樹,作為龍樹的衛士,有砸扁的蘆葦桿再腰部捆扎起來,森然圍站再龍樹周圍。最后由老巫師和龍頭率眾匍匐在龍樹前,給龍上祭磕頭,祈求保佑村寨風調雨順、糧食豐收、子孫繁衍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當地的李長生長老說:“我們這里有一公一母兩條龍,后來母龍被搶走了,只有公龍守著這塘水,男龍、女龍一年中就在二月初二合和一天,我們幾千幾百年都要在這時祭龍。龍山上的一草一木、一鳥一蟲都不能動、不能吃?!?有的彝族村寨,祭祀的龍是母龍,來年期盼生育的青年男子會開展一系列的求子儀式,而之前一年里生育了男孩的父親要背上兒子,來龍樹前磕頭謝恩還愿,感激龍的賜子恩典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祭過龍以后,原始人打扮的武士們就在“獵山”上重溫古代狩獵過程,哇哇叫著在山上亂竄圍獵,最后將獵來的象征獵物的雞用熊熊烈火烤熟,進獻給神樹后,將最好的部位獻給村里長老,把雞分吃了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祭龍時嚴禁婦女到龍山上,男子在龍山上獻祭完成,轟轟烈烈的放完鞭炮以后,會將寓意繁衍子嗣的東西帶回家給婦女,祭龍有著生殖崇拜的明顯寓意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當天晚上全村的小孩子會扮成“小羊”,挨家挨戶的砸門,住戶會給他們一些紅糖快和甜米酒,孩子則放一些小石子在門口,表示龍王送來的珠寶,并大喊:“你們家良心好,給你家送寶來了!”次日早上就用討來的米,在村中心的場院里煮一大鍋稀飯給孩子們吃,里面有祭龍時犧牲上的所有部位,表示世代享有龍的恩澤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第三天是祭龍的高潮,村里的青壯男子會裝扮成野人畫出各種猙獰恐怖的魑魅魍魎的形象,驅除村寨里的邪氣和穢物。驅邪時全寨人會挨家挨戶的驅,天黑以后將鬼樓扛到村后,一邊吼叫一邊用各種武器將之搗爛,然后再路上拉起掛上了木刀、蘸過雞血的繩子,將邪惡隔絕在外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晚上,女人們會圍在一起祭祀龍女,走著龍形,邊唱邊舞,娛神娛人,這是女人的天下,如果有男人闖入,就會受到女人的圍攻,架起男人,往他們嘴里塞肥肉雞腿,男人會反過來追逐女人,相互嬉戲,歡笑聲不絕于耳,他們在盡情展示生命的起源、展示生命力的爆發。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image.png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最后全村人圍在一起打跳,這歌舞是從遠古時代跳到了現在,在月琴、胡琴、笛子的伴奏下,氣氛濃烈,直到終了揮淚把龍女送出村寨。 祭龍時彝族的狂歡節,給人一種進入到遠古蠻荒的時代,一種原始的力量,一種古樸的美令人震撼。也是彝族對他們的民族精神的一種弘揚,對大自然的親近,對生命的一種努力。 mE9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
          文稿來源:新浪微博-秘境PHOTO。文稿/攝影:林添福;網絡編輯:陳夢霏。
          【聲明】本文轉自公開互聯網平臺,并經彝族人網排版發布,旨在公益宣傳彝族文化和彝區發展。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網完全贊同或者證明其信息真實性。文章版權歸屬作者和原媒體,如著作權人不愿意在本網發表或文章有問題,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或修改。特此向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和感謝!  (了解更多…)
        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麻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