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大理賓川首屆彝族文化論壇在拉烏鄉核桃谷舉行
2023年5月27日,賓川首屆彝族文化論壇在拉烏鄉核桃谷舉行,部分省內彝學研究專家、縣彝族學會會員等參加強交流,旨在通過分享研究成果,倡議加大民族文化保護傳承,推動民族文化融合創新,繁榮鄉村經濟。
拉烏鄉境內聚居著漢、彝、白、苗、傈僳為主的五個民族,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.2%。近年來,拉烏鄉把文化傳承保護落實在行動上,推動彝族“打歌”課間操進校園,打造出12支民間藝術表演隊,形成拉烏特色舞蹈8支、各類文藝表演30種、歌曲58首,編寫成《布谷鳥—拉烏彝鄉民歌小調集》。實施青少年彝族文化傳承培育工程,大力推廣、傳播民族文化。
拉烏鄉黨委書記趙嵩說:“通過這樣的民族文化活動,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。通過各種節目和文化活動,抓實民族團結進步工作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eZU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大理大學文學院院長納張元結合自身對彝族文化研究的經驗,分享了豐碩的研究成果,分析了民族文化的保護、傳承、融合、創新,當前要下功夫“搶救”彝族史詩,同時,要完善機制、增強民族文化的融合創新,增強文化的造血功能,以文惠民。
納張元說:“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、引領民間的藝人,讓他與時俱進,根據當下的鄉村振興,以及時代發展,讓固態的文化活起來,活到我們的生活當中。文化要傳承,讓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,成為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方式,成為活態文化,只要有生活就有文化。文化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水乳交融的,這樣文化傳承才能久遠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eZU彝族人網(彝人網)-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
《云南日報》報業集團印務中心方志中心總纂、編輯丁強從字法書法、彝族歷史文化、地方志的角度解析了“彝”字的內涵、外延,淺談了彝族統一稱呼的由來。
本土彝族文化研究者吳宗伯老先生和李正方,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拉烏彝族鄉彝族分布、彝族經濟社會發展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、保護等內容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,加強對彝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,鼓勵民間組織和文化愛好者積極參與,推動彝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。
賓川縣彝族學會會長李正方表示,參加彝族文化論壇收獲比較大,感受到了彝族的風土人情。賓川彝族學會,將加大挖掘、整理、收集,把優秀的彝族傳統文化傳承、保護好,助力民族團結進步事業。
來源:今日賓川;圖文:吳洪彪 吳松江 楊宏毅 王靜紅 溫昌盛 趙彬。